乐竞体育app官方网站-意面只卖18块,萨莉亚离倒闭还很远
文:黄茜琳、胡晓琪
来源:有数DataVision(ID:ycsypl)
2003年,萨莉亚从日本远渡重洋,踌躇满志来到上海准备大干一场。开店首日,创始人傻眼了:“顾客根本就不来[1]。”萨莉亚的这家门店选址在徐汇区的南丹路上,隔壁几百米就有一家必胜客。同样是做洋快餐,必胜客一个披萨60元,要花当时上海职工一整天的工资,还有无数人上赶着送钱,萨莉亚却经常一天连半数座位都没坐满。彼时,萨莉亚的日本老乡们正在成为沪上白领们的最爱,味千拉面日日大排长龙,吉野家一天狂卖2000碗牛肉饭[2]。而萨莉亚却陷在无人光顾的忧愁里,左右为难。但20年后,萨莉亚却仿佛跟彼时的“弄潮儿”们互换了剧本:增速放缓、开不动店的必胜客逐渐活成了百胜中国的拖累;吉野家、味千拉面连年亏损、接连闭店,沦落为时代的眼泪。一片惨淡中,反倒是萨莉亚一跃站上当今餐饮市场的C位。![](https://cdn.img.foodaily.com/images/articles/2024/02/26/muOL6WVSVklEL1qXAdBr8cEW5KFrtxPsFNCAedKq.png)
01
制造“便宜”幻觉
在所有“萨门”教徒关于萨莉亚的赞誉里,不外乎这几点:“它不嫌我穷”,“不看菜单随便点”;说来说去,不过是图它便宜还能吃饱。但如果只看价格,其实萨莉亚算不上多便宜。2023年,萨莉亚的客单价是41元,比麦当劳的28元贵上不少。即使拎出2019年时的34元看,也有大米先生、华莱士等一众品牌比它便宜。与其说萨莉亚是“便宜”,不如说它是让顾客感到“值得”。首先,萨莉亚定位是意式家庭餐厅,不是吃完即走的快餐。相较于定位相似的同行,必胜客客单价75元,西贝莜面村更在百元以上,萨莉亚的价格可谓良心。“家庭餐厅”暗含的潜台词是,一家老少都能在这里吃好喝好。但囿于节节攀升的成本,餐饮界内盛行的做法是努力削减SKU,最好是一个大单品就能撑起营收主力。太二酸菜鱼只卖一个口味的酸菜鱼,菜品加起来也不过20多款,却狂开了500多家店,年营收40多亿。同样做西餐的必胜客、棒!约翰们,只留下“披萨”和意面等主要选项。而萨莉亚的菜单却涵盖了100个sku、11个品类,其中,除了意面、焗饭、披萨这些“放着就能卖出去的畅销单品”之外,还保留了占比约10%的菜品用来提升餐厅形象,例如烤蜗牛、墨鱼汁意面、餐后甜酒等等,主打一个要啥都有。![](https://cdn.img.foodaily.com/images/articles/2024/02/26/FqApAyHzINZxH4kgMbvusr786RejfH5Am1f4DRKf.png)
![](https://cdn.img.foodaily.com/images/articles/2024/02/26/u2kIRXfuEn3NJRtfcUhoaPR8HsXiFi2Nw3mb0nlw.png)
02
将抠门进行到底
便宜还能赚钱的萨莉亚,首先要感谢自己选了个好品类:1970年代,牛丼饭贵为日本国民食物,遍布大街小巷。萨莉亚的创始人正垣泰彦另辟蹊径从欧洲带回意大利菜[1],既绕开红海,又让吃腻了牛丼饭的日本大感新鲜。而且,意菜讲究原汁原味,做法简单,适合标准化。后来随着连锁化浪潮席卷,中央厨房+冷链开始成为日本餐饮企业标配,萨莉亚便迅速做起了预制菜,为门店扩张打下基础。更为重要的是,面对原材料、房租、人力这三座大山,萨莉亚真正地将抠门做到了极致。首先在原材料端,萨莉亚身体力行地验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:既然有些苦是早晚要吃的,那就越早吃苦越好。2020年前后,当中国的餐饮品牌纷纷高喊着“供应链建设”的口号,在上游卷地热火朝天时,萨莉亚早已在原材料端默默耕耘了几十年。自1988年开始,萨莉亚在福岛自建了4200亩农场,专门种植生菜、番茄、大米,一公斤番茄能比市面上便宜100多日元[7]。至于奶油、牛奶、肉类,则长期从澳洲进行大量采购,其成本远低于日本自产。![](https://cdn.img.foodaily.com/images/articles/2024/02/26/yNRb3rwJT5KaY0l0QSHnKeuiJcsCB9ymhNLZguzh.png)
03
时代里的萨莉亚
萨莉亚火出圈之前,在中国当了长达20年的小透明。2003年,初来上海的萨莉亚将一份沙拉卖到22元[14],惨遭消费者用脚投票,纷纷转向了门店更新更漂亮、更有“面子”的味千拉面和必胜客。眼看着高价之路行不通,萨莉亚便委身当起了必胜客平替。做法也很简单:疯狂降价。必胜客卖28元的意面,萨莉亚只要18元,还要一再地打3折降至9元,客流量也因此从一天250多人飙至1000多人[14]。不过,由于员工都从日本外派、食材也靠进口,前五年萨莉亚都是赔本赚吆喝[15]。多亏日本总部上市不久,手握融资款,有足够的底气通知中国“每家店做好先亏6年的准备[16]”。在萨莉亚的构想里,前期苦点累点没事,当未来规模扩大成本削减,总会迎来好日子。但现实却是硬撑着过了十多年的苦日子。2008年,必胜客门店从5年前100家拓至300家、味千拉面已是“拉面第一股”;此时,通过招聘本土员工、更换供应商等降本措施,萨莉亚刚走出亏损泥淖,门店区区30多家[14]。之后的十年里,中国餐饮市场以始料未及的速度拔地而起,规模从1.5万亿狂飙至5万亿,异域料理、地方菜系、小吃快餐等品类不断涌现、细分。餐饮业投融资也在2020年后突飞猛进,一时间,做拉面的、炸串的、卖麻辣烫的,都在争当“第一股”。在中国餐饮市场水大鱼大的十余年间,萨莉亚却在闷不做声地猥琐发育。它坚持以年均40余家的速度缓慢拓店,逐步覆盖完北上广的核心商圈之后,才考虑进军周边的二线城市。当同行们纷纷吹起了单店估值过亿的泡泡,不惜烧钱补贴也要换取更大GMV的同时,萨莉亚却活成了一个异类:既不追逐规模,也不一味地做高营收。不同于“餐厅数量x平均翻台率x人均客单价=单日营收”的这套业内普遍算法,萨莉亚看重的却是人均创收和实际到手的利润。在萨莉亚,衡量门店运营的核心指标是“工时效率”,即每个员工每小时所创造的营业额。举例来说,萨莉亚在日本的一家300平米门店,平均每日营收1.5万元,运营需要30~35个小时,是4个员工的工作量,每人的工时效率就是400~500元[12]。在工时效率的指引下,萨莉亚中国门店的单店月营收达到了62.5万元,含泪净赚10万辛苦钱。如果换成是大厂打工996的工时来算,那么按萨莉亚的工时效率水平,也约等于是人均年创收200万了。
![](https://cdn.img.foodaily.com/images/articles/2024/02/26/SG5zO9bTv7PW6vm6ou7G4Uzyv9PYr0WCkqvmVcLa.png)
参考资料
[1]《服务的细节088:顾客爱吃才畅销》正垣泰彦
[2]一线城市白领抛弃了吉野家们?ELLEMEN睿士
[3]萨莉亚预计净利润创新高,中国等亚洲业务亮眼,日经中文网
[4]2023年还没结束,126.5万家餐企已经“阵亡”,红餐网
[5]萨莉亚、蜜雪冰城财报
[6]左手“降价”、右手“加盟”,高端面馆和府捞面为了IPO放下身段,野马财经
[7]萨莉亚如何玩转垂直供应链,翁春晖
[8]从财报入手:读懂商业模式的关键数据,矢部谦介
[9]冷门位置开店爆火,年销售额超5000万,疯狂扩张翻台率大幅下降…海底捞:我是故意的,创业邦
[10]广东萨莉亚官网
[11]在“意大利沙县”萨莉亚,年轻人快乐买醉,每日人物
[12]启承研究:学习萨利亚,如何打造“极致性价比”的餐饮千店连锁?启承资本
[13]商业模式行业研究计划专栏 | 太二酸菜鱼,一道设计出来的下饭好菜 ,兴远咨询
[14]围剿必胜客,商界
[15]萨莉亚在中国,翁春晖
[16]20年了,站在原地等你的,只有萨利亚,风味星球